南方医学网讯:9月15日是“世界淋巴瘤宣传日”,其目的是帮助人们识别恶性淋巴瘤的早期症状,争取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近日,第十三届中原淋巴瘤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多位专家就淋巴瘤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巡回授课。
思勤医疗创始人茅矛博士分享了“多组学在血液肿瘤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淋巴瘤疗效监测方法主要是影像学
目前淋巴瘤的评价标准,主要采用Lugano 2014 来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分为基于CT和(或)MRI评价的影像学缓解和基于PET-CT评价的代谢缓解。
影像学方法的局限性
影像学疗效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主观偏差、难以区分假进展、有些病灶部位隐匿难以测量,疗效评价滞后等等。
多组学多维度疗效监测——思康明
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即循环肿瘤DNA,指的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的DNA片段。
通过分析血液中ctDNA的突变信号,可实现癌症的早期筛查、分子分型、预后、用药指导以及疗效监测等临床应用。
思康明,通过抽取患者10ml外周血,采用全新的多变量癌症分子疗效指数(CES)模型,同时进行cfDNA的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sWGS)和一组特异性血浆蛋白标志物(PTMs)的水平检测。
CES模型利用sWGS数据来绘制癌症基因组全景图谱,通过评估基因组拷贝数畸变(CNA)和片段化模式(FS),同时结合7种血浆蛋白标志物来预测晚期癌症患者治疗过程(包括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单药或者联合治疗)中的患者的分子肿瘤负荷和治疗效果。
淋巴瘤患者的多组学疗效评估
对一个淋巴瘤患者进行连续三次监测,结果表明,经过BR方案治疗后,分子疗效分值CES明显下降,表明该患者对化疗方案敏感,疗效显著。
患者的CNA、FS、PTMs三个维度均表现出明显改善,通过与影像学进行比较,思康明监测结果与临床影像学检测趋势一致。
总结
相比影像学,思康明采用外周血检测,是一种更无创、灵敏的检测,可以实现实时定量监测。
茅矛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