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博谈|花亚伟教授:希望癌症早筛早诊进医保,走出一条中国防癌之路!

2022-11-21


早上8时10分,《名家博谈》访谈栏目组正在紧张地准备与花亚伟教授的访谈,生怕耽误了这位医生宝贵的出诊时间。


过了一会,花教授大步流星走进采访间。一见到栏目组,他声音洪亮地打了招呼“早上好啊,吃了早餐没?”


初见花教授,身穿白色上衣,黑框眼镜上方一对整洁浓厚的眉毛,特别引人注目;讲话时,这对眉毛也会微微的上下动起来,好像也在笑着向我们打招呼,特别的亲切。顿时,栏目组的气氛轻松了许多。


访谈一开始,花教授并没有直接开始谈论学术或者医学专业知识,而是给我们讲述他和他的老师的一段往事。

“在我还是学生时代,我的老师就给我们传授了癌症‘三早’的理念(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那时鲜有人提倡癌症‘三早’,老师洞见地提出了要做早癌筛查,且一直身体力行,每年都会做筛查。” 花教授回忆道。

“多年后,有一次他的检查结果提示蛋白肿瘤标志物CA199值较高,其他数值都正常。我建议他去做一次胃肠镜筛查,结果查出了结肠肿瘤。如果我们当时有血液基因甲基化这个先进的检测技术,会发现得更早,预后也会更好。”花教授十分感叹。

“这是一位我非常敬重的老师,他的健康理念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他的经历更加让我体会到早癌筛查的重要性。”花教授此后就一直走在推广早癌筛查的路上。


5000例回顾性分析和一个两会提案的渊源

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花教授递交了《关于建立我国癌症早期筛查体系的提案》

有数据表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开展了一系列的癌症筛查工作。经过近30年努力,1991年至2019年,美国癌症死亡率降低近30%。但我国目前癌症死亡率仍在高值,发病率也呈上升态势[1]。

“此前,我做了调查,对5000例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90%的人都没有做过肠镜,75%的人对如何采取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行预防,都不是太了解。”

“在这种情况下,在我国推广癌症‘三早’就显得尤为关键。为了更好地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真真切切地落实到医疗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就提出了《关于加快建立我国癌症早筛体系的提案》。”花教授道。




中国的防癌之路如何走?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花教授发现,我国过去在医疗方面一味强调“治”,在“治”这一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结果,治疗费用仍在上升,病人相对也越来越多。总体而言,虽然癌症治疗的效果有所上升,但癌症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危害却日趋严峻。

那么预防癌症怎么做呢?

早筛早诊早治是全世界公认的预防癌症最有效的路径。”花教授指出:“从这个角度,我最早提出,要把肿瘤的发病率作为政府目标考核的指标之一;其后我又提出,要完善我国的癌症防治体系建设。这个建议也得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回应,及时出台了我们国家的癌症防治行动计划。在这个计划中,有15项内容,其中癌症防治就是一项专项内容;第三,就是我今年提出的《关于加快建立我国癌症早筛体系的提案》。

谈及关于完善我国的癌症防治体系事宜,花教授兴致勃勃。

他表示,癌症防治筛查体系,要基于我国的国情,要结合我们国家在此前的癌症筛查方面取得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建立合适的体系并使用现代新技术。比如说在食管癌、乳腺癌筛查方面,我国做了大量的工作,受益于内镜筛查、影像检查、肿瘤标志物筛查等技术的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在新技术方面,特别是基于血液的基因甲基化检测,给肿瘤早筛带来了新的契机。所以我也呼吁,国家在原有成熟的检测手段基础上,结合现代新技术,进一步把它完善,筛选出更适合中国人、效率更高、更精准的早筛方案,这样才能完善癌症防治体系,走出一条中国的防癌之路。”



为何提议癌症早筛项目纳入医保?有哪些重要意义?

今年,花教授在两会中提出让癌症早筛在全国范围纳进医保。在此之前,北京、福建、上海等省、市已将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纳入医保。为此,花教授从多方面向我们讲述了此举的意义。




传统胃肠道癌症检查大多依赖于内镜和影像技术,病人对此类检查手段的依从性不高,往往阻碍癌症筛查的有效开展。最近几年,基于ctDNA的液体活检技术发展迅速,为癌症早筛提供了更高效的技术路径,特别是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依从性好、组织特异性强的优点,能显著提高筛查效率

“好的检测技术我们就要推广起来。”目前,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的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它不仅是一个很好的临床癌症早筛和辅助诊断的有效手段,更可以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有效的评估

“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在临床应用中有很好的的优势。我们应该将其更多地应用到临床诊疗过程中,特别是在癌症早筛中。国内一些省市,像福建、北京、上海已经率先把它纳入了医保,从这个角度而言,可以有效提高我国结直肠癌、胃癌早诊率。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说,也可有效提高卫生经济的效益,使更多的高风险人群接受癌症早检,有助于国家癌症防治,同时有利于国家医保控费。”

花教授认为,血液基因甲基化检测在早诊早治以及癌症的辅助诊断、术后动态监测、复发监控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为此,我建议把它纳入到医保层面,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癌症早筛早诊如何更有效地落地?

谈及肿瘤防治情况,花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在肿瘤治疗的手段和技术的应用方面,可以说是与国际同步的;但是,就肿瘤防治整体水平而言,较西方发达国家和我们的近邻国家日、韩仍有不小的差距。原因在于我们治疗的病人当中,早期的病人太少,而中晚期的病人太多。




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从以下四方面给出了建议:


**,要提高早筛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效率他指出,早筛不是泛泛的早筛,而是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筛选出高危人群,再对高危人群进行早筛,让早筛工作更有针对性。

第二,要更广泛地普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医务人员是进行癌症防治知识普及的重要窗口。比如,我们常说的健康箴言20字、健康素养66条,希望通过这些宣传,让人民群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对自身健康负起责任。

第三,希望能把早筛项目纳入医保体系如此,可以有效减少癌症发病,或延缓发病时间。

第四,从技术层面上,加大推广更多好的检测技术比如ctDNA检测技术,血液甲基化检测技术等。通过这些新的检测方式,改善人民群众进行筛查的依从性,让原来较为复杂的筛查方式变得更加简单。即筛得准,筛得住,管得好。


专家简介

花亚伟
全国政协委员
河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医师


图片
中华医学会胃肠外科学组委员、肿瘤分会肿瘤外科学组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肿瘤外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消化道肿瘤专委会常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河南肿瘤防治联盟主席
河南医师协会胃肠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胃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参考文献

[1] Siegel, Rebecca L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22.” 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 vol. 72,1 (2022): 7-33. doi:10.3322/caac.21708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