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类器官在转化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类器官大讲坛
2021-07-24

7月21日,「类器官大讲坛」第四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何康信博士的精彩分享圆满结束。何康信博士的分享主题为:类器官在转化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何康信 博士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助理研究员

何康信博士在类器官领域有较宽泛的涉猎,涵盖了类器官生物样本(活)库的建设、个性化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器官芯片、类器官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领域。尤其是在正常组织来源的类器官的造模方面有较多的实践经验。何康信博士依托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其他合作医院,开展的转化医学研究很好地利用了类器官的优越特性,为学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开发都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精彩片段文字版。


传统肿瘤内科治疗以放化疗为主,精准医学的快速发展给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治疗思路。但即使是同一基因突变、同样的药物,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的反应也可能不同,且无法预测药效及副作用,需要患者“以身试药”;传统体外药物模型培养周期长、难度大,因此亟需更适于推广和使用的模型出现。


类器官是来源于人体组织的、活的、持续增殖的培养物,能高度重现来源组织的结构、生理特征和遗传特征,是致病机理研究、药物开发和个性化用药指导领域***的体外模型。


个体化肿瘤类器官的药敏检测


基于类器官的特性和优势,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何康信博士所在团队成功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类器官药敏检测流程。基于肠癌的类器官,经酶标仪测试,发现不同传代数的类器官药敏反应结果一致,ATP荧光信号稳定性好、线性佳,并在三位患者身上验证了该流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类器官样本活库


类器官样本活库是活的、可以随时调取、复苏的类器官样本库,能进行自组装,重现来源组织的绝大部分表型特征,尤其是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病理特征,理论上可以实现无限增殖传代,实际应用价值约是普通组织样本的1000倍,可以用于表型疾病、肿瘤、感染性疾病领域。


何康信博士所在团队专注于类器官活库的研究,目前已经建立约400例各类类器官的生物样本库,以肠道类器官样本为主。通过对样本的研究,何康信博士所在团队完成了肺泡类器官、气道类器官样本的造模,并完成了肝癌、肝纤维化、健康肝脏(胆管)类器官的制备。



类器官用于新药研发


类器官及其微流控芯片是当前***的体外研究疾病模型之一,在临床前阶段能替代细胞模型,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能极大节约新药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


传统的药物高通量筛选评估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类器官样本和试剂,且耗时较长、何康信博士所在团队开发了**的、基于明场显微拍照的、无损的类器官评估技术及基于AI图像识别的数据处理流程,将有助于广泛推广利用基于表型的药物筛选和创新药的开发。



困难、挑战及解决思路


何康信博士表示,目前类器官技术在转化医学领域仍面临一些挑战,技术层面的挑战主要是试剂成本高昂、操作流程没有明确的标准、肿瘤类器官培养成功率低、增殖速度慢等;在非技术领域主要是推广困难、伦理和治理问题难以监管等问题。何康信博士同时展望,未来随着国产替代的加速、行业标准的建立及技术的进步;本地类器官样本库的建设、高效类器官冻结及复苏技术的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类器官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更详细的内容,请观看何康信博士分享回放视频。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类器官大讲坛」直播间观看回放视频。

↓↓↓↓↓↓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下期预告


「类器官大讲坛」第五期将于8月4日晚上7点播出,分享嘉宾是来自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张舒博士。



通过南方医学网公众号,进入菜单栏“直播间”点击“类器官大讲坛”观看精彩分享及了解最新直播信息,欢迎上线收看。

类器官大讲坛



「类器官大讲坛」由南方医学网、南方类器官、创芯国际联合打造的线上分享交流平台,邀请类器官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基础研究、技术进展、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线上分享。类器官大讲坛致力于推广类器官技术,通过类器官知识科普方式,让更多医生、行业人全面了解肿瘤类器官技术。






为促进行业交流,南方医学网建立了“ 类器官行业交流群”,有意加入的读者可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请备注“姓名-单位-职位-城市”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