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后五年生存率约10%,因其发病隐匿、恶性程度高,被称为“癌王”。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不幸患上了胰腺癌。
75岁的孙老伯一直很喜欢旅游,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如果不是近半年因为治疗消瘦了许多,任谁都想不到他还是个晚期胰腺癌患者。得益于类器官药敏技术,原本被判“死刑”的孙老伯生命又得以延长。
确诊过程
两年前,孙老伯发现自己偶尔会感到腹胀,起初只是以为吃多了并没有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腹胀越来越频繁,孙老伯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医院就诊。
孙老伯的腹水已经相当严重了,接诊的医生对孙老伯进行了全面检查。**次腹水病理检测并未查出肿瘤细胞。病情未见好转,医生第二次抽取了更大量的腹水进行病理检查,这次在腹水中检查出了肿瘤细胞,病理结果显示是高分化粘液腺癌细胞。随后的PET-CT检查也得到了证实,孙老伯患的是晚期胰腺癌。很不幸,癌细胞已经全身多发转移,肿瘤大小已经达到了10*6cm,并且已经发生了腹膜、淋巴、腹膜后转移。这意味着,孙老伯丧失了手术治疗的机会,只能寄望于药物治疗。
常规化疗
肿瘤精准治疗时代已经到来,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再到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肿瘤治疗的手段更加多样化,然而胰腺癌的治疗方案选择并不多。为了有更多的治疗方案选择,医生将腹水样本送去做了基因检测。但是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虽然发现了KRAS 基因突变,但遗憾的是,针对该突变目前没有获批的靶向药物可用。孙老伯和家人异常失落,孙老伯似乎被判了“死刑”。
现今,又该如何制定治疗方案?吉西他滨是晚期胰腺癌新辅助治疗、辅助治疗和姑息治疗的基石。结合孙老伯的病情,医生给孙老伯选择的治疗方案是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疗程化疗结束后效果尚可,因此很快孙老伯又开始了第二疗程的化疗,但由于孙老伯腹水明显增多,血小板减少,胃肠道反应明显,第二疗程的化疗被迫终止。
常规化疗没有作用,接下来又该怎么办?难道,真的只能等死了吗?孙老伯和家人不甘心,经过建议,孙老伯来到了黄医生所在医院就诊。
治疗新方法
很显然,化疗疗效不佳,副作用大,但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那该怎么办呢?征求孙老伯家人的意见后,黄医生抽取孙老伯的腹水样本送去创芯国际做类器官药敏检测,以寻求有效的治疗药物。
类器官具有某些与来源器官相似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性,培养类器官的培养体系各不相同,因此可以根据起源组织的需求培养不同类型的肿瘤类器官用于药敏检测。肿瘤类器官源组织包括肿瘤和恶性胸腹水,其中,出现恶性腹水的肿瘤患者预后更差,生存率更低,通过腹水培养类器官的成功率较高,对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也最为明显。
类器官药敏结果很快出来,结果显示各方案对肿瘤类器官的抑制率分别为:曲美替尼+羟氯喹50%,吉西他滨28%,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 12%。虽然曲美替尼+羟氯喹对腹水肿瘤类器官的抑制率是最高的,但是曲美替尼可能会导致肝酶升高(氨基转移酶),皮疹,腹泻等副作用,羟基氯喹的副作用主要有视野缺损、角膜浑浊、皮疹,孙老伯年事已高,这些副作用让黄医生不敢贸然使用这个方案。保守起见,黄医生给孙老伯使用的治疗依旧是吉西他滨单药化疗。然而疗效却不明显,还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
黄医生将目光投向曲美替尼+羟基氯喹的治疗方案,前期顾及该方案的副作用没有使用,可眼下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可是药物的副作用又让黄医生十分犹豫。
曲美替尼(Trametinib)是一款BRAF抑制剂,被多个国家获批治疗黑色素瘤,有临床试验表明对KRAS突变的癌症患者有效。羟氯喹(Hydroxychloroquine)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疟疾,是细胞自噬抑制剂。
2019年,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了一篇使用曲美替尼联合羟氯喹治疗KRAS 驱动晚期转移胰腺癌患者的文章。一例经过多线治疗无效的胰腺癌伴有肝脏转移病人,经羟氯喹和曲美替尼联合治疗后肝脏转移灶和腹膜后转移灶几乎完全消失,且单用羟氯喹或者单用曲美替尼均达不到此效果。这无疑为伴随KRAS突变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个疗程的治疗很快结束,很快又迎来了复查,孙老伯和黄医生的心里都十分忐忑,孙老伯很害怕再次看到不好的结果,他真的等不起了;黄医生也很担心治疗效果不好,孙老伯的身体情况不允许一次次试药了。
幸好,经过类器官药敏检测验证的治疗方案十分有效,治疗效果令人欣喜,孙老伯的腹水没有明显增多,胰腺肿瘤的边缘也开始皱缩。这让黄医生更加坚定,这个治疗方案对孙老伯是有用的。继续治疗六周后,曲美替尼和羟基氯喹的副作用在孙老伯的身上表现得并不明显,孙老伯全身上下只有轻微皮疹,孙老伯的食欲、精神状态都得到了恢复,体重也增加了,家人看着孙老伯的精神一天更比一天好也感到十分高兴。
因为治疗原因孙老伯已经半年没有爬山了,春节期间,他自己爬上了早就想爬的白云山,虽然与治疗前相比瘦了一圈,但是孙老伯的腿脚还是一如既往的利索,仿佛从来没有患过癌症一样。
**“体外试药替身”
相比于传统2D培养和肿瘤组织异种移植,肿瘤类器官构建成功率高、便于基因修饰和大规模药物筛选;3D培养又保留了肿瘤的组织特性,培养过程中不会丢失肿瘤微环境的影响作用,为肿瘤药物研发提供更真实的环境,是优秀的“体外试药替身”。
肿瘤类器官作为革命性的体外模型,为肿瘤病人的用药、治疗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也为转化医学提供了全新的技术平台。从单一细胞结构到多种细胞基质的加入,肿瘤类器官研究已经成为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对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快速评估肿瘤药物与免疫细胞的治疗效果意义重大。
声明:涉及人物隐私,文中孙老伯及黄医生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