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学网讯:4月15日 彭博社报道称,欧盟将启动对中国医疗设备采购的调查,该调查拟在新工具《国际采购工具》(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 简称IPI)下展开。这将会是欧盟首次使用《国际采购工具(IPI)》,可能限制中国商品、服务或运营商参与欧盟公共采购程序。
1.关于新闻稿中主要提到:1)医疗器械是在非市场化经济政策的板块;2)国内医疗器械采购对中国企业有政策倾向;3)对中国医疗器械参与欧盟采购调用国际采购工具(IPI)等(IPI影响的是招标采购金额在500万欧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
2. 【国内情况】虽然国内有关政府部委提出了鼓励国产,但无论医院招标还是政府政策指向的都是中国生产,而不是中国品牌。过去三十多年,欧美知名医疗器械公司均在中国设厂,深耕多年投资巨大,均符合国产医疗器械身份;
3. 【潜在动向】该内容当前仍处于调查意向阶段,其**目的可能是目前国产化背景下中国市场订单的保护,且后续采取的形式也具备不确定性,而国内企业或有望以合资公司、设厂、OEM等方式减缓潜在影响。考虑到中欧企业业务在两地市场的规模体量,以及国内各家公司目前的欧洲创收占比,我们预计基本面维度影响有限,同时建议关注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抗风险韧性。
行业评论:
【事件回顾】2022年底,美国和欧盟曾召开了贸易与技术会议(TTC),其中就提到过了中国的非市场化政策和操作可能对欧美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造成影响,并明确点名医疗器械行业。以下是事件要点:
1、虽然国内有关政府部委提出了鼓励国产,但无论医院招标还是政府政策指向的都是中国生产,而不是中国品牌。过去三十多年,欧美知名医疗器械公司均在中国设厂,深耕多年投资巨大,均符合国产医疗器械身份,并且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巨大。
2、同时,中国政府对于鼓励采购在中国生产的医疗器械的政策明确指向于政府采购,这并不违反包括WTO在内的现有国际贸易体系的相关规定。和中国做法相似甚至更**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医院的采购完全只考虑美国国产产品。
3、现实情况是,中国鼓励国产的政策是大幅落后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是前几大经济体里少数没有使用关税等手段来限制进口医疗器械的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印度、俄罗斯、巴西、印尼和土耳其等诸多大国都征收医疗器械进口关税。
4、我们也注意到医疗器械是在非市场化经济政策的板块被举例提及,而非出口管制和制裁的板块,这对可能带来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5、医疗器械属于人道主义范畴,即使在俄乌战争背景下,向俄罗斯出口和销售相关医疗产品也是被美国和欧盟豁免于制裁。
6、TTC并没有立法权。
7、IPI措施适用情形较少:IPI措施适用于不低于1500万欧元的工程和特许权采购,以及不低于500万欧元的商品和服务采购(以上数额均不含增值税)。欧委会可采取调整投标书评分或者排除来自该第三国经济运营商的投标等IPI措施。公共采购当局可在两种例外情况下决定相关公共采购程序不采用IPI措施:一是当符合投标要求的投标方仅来自受IPI措施约束第三国的经济运营商;二是在涉及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重大公共利益时决定不采用IPI措施。以上政策表述,“在涉及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重大公共利益时决定不采用IPI措施”,我们理解这里是有一些除外的情况。
8、中国国内政策公平:中国相关的政策明确规定,外商投资医疗器械企业、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在政府采购中享受平等待遇。
9、外资巨头普遍已经国产化:国内部分相关政策鼓励国产,这里要强调的是,相关政策当中的“国产”不**于“国产品牌”,还包括在国内生产注册的“国际品牌”。外资巨头早已实现国产化,多家国际巨头在中国北京、上海、天津、无锡等地都设立了本土化生产工厂,其中有些工厂是其在全球区域内**的研发和生产基地之一。国际巨头已经基本实现分子影像、CT、血管机、X光机、手术机等全系列医疗影像设备在中国的生产和制造。
10、国际巨头仍在中国占据主导: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实际情况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国际巨头在中国高端医疗设备行业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恰恰是中国政府践行市场化政策的结果。根据公开市场数据,国际巨头仍然占据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在中国的收入远超公司在欧洲的收入。
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发展引起了关注,也证明了医疗器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作为一家矢志成为“引领全球科技创新的企业”,相较于任何国际友商,都更愿意去维护全球多元化的开放、竞争、协作的市场环境,无惧竞争的决心和产品力更是我们直面竞争的坚实基础。
来源:体外诊断价值圈
加入“医药与健康交流群”,请扫码进群!
(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