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芯片上的肿瘤类器官分析

类器官大讲坛
2021-07-09

7月7日,「类器官大讲坛」第三期,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后胡亚伟博士的精彩分享圆满结束。胡亚伟博士的分享主题为:芯片上的肿瘤类器官分析。


胡亚伟 博士

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后

专注于肿瘤类器官及临床精准用药、微流控芯片研发与产业化研究。曾获中科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利德曼年度科技成就奖特别奖、中科院“东胜创新优秀论文奖“,科研成果发表在多份学术期刊上,在肿瘤类器官与芯片相结合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精彩片段文字版。



将样品制备、生化反应、产物分析等集成到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这块芯片就是一个浓缩的 “芯片实验室”。


胡亚伟博士所在的研究团队基于超疏水微坑阵列芯片技术(Superhydrophobic Microwell ARray Chip Technology,SMART)开发了一款新型的集成式芯片:集成式新型超疏水微阵列芯片(InSMAR),可以用于2D细胞培养,还可以将细胞包裹进基质胶中进行3D培养,与孔板中培养相同类器官的培养模式、存活率都是相似的。这款芯片具有体系小、节约成本和试剂,通量高,加样简单快速、高效等优点。



样本处理:机械双重压滤法


机械双重压滤法即是将癌组织剪碎后,分别用100μm滤膜和40μm滤膜进行压滤和过滤,除去组织间质和单细胞成分,就可以获取40-100um的P0代肿瘤类器官。机械双重压滤法可以有效去除间质成分高效产出肿瘤球,意味着获得数量更多的P0代肿瘤类器官。团队目前已经通着这种方法获取来自肺癌、原发性肝癌、卵巢癌、结直肠癌、肺穿刺的肿瘤类器官。



通过组织结构学、基因组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鉴定发现,建立培养的肿瘤类器官保留了原始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和遗传学特征,并且能在长期体外培养和传代后保持稳定。


基于SMART芯片的肿瘤类器官的快速药敏测试


基于SMART芯片体系小、试剂需求低的特点,胡亚伟博士所在团队产生了将SMART芯片转化成高效性药敏测试平台的想法,SMART-Tumor Organoid-Rapid mEdicine Susceptibility Test(SMART-T0-REST)平台应运而生。团队设计的组合芯片药物panel,可同时进行48种药物测试。SMART-TO-REST利用P0代肿瘤类器官结合芯片,即可将药敏时间缩短至一周之内,较传统384孔板具有通量高、操作便利、消耗低、快速的优点。



通过SMART培养的P0代肿瘤类器官在针对肺癌EGFR突变的肿瘤类器官靶向药物药敏试验证明P0代肿瘤类器官对药物的表型反应与基因型能保持一致;另外,在SMART培养的P0代肿瘤类器官用于化疗药物的药敏测试也能证明不同患者来源的P0代肿瘤类器官能够保持患者肿瘤间的异质性,因此类器官可以作为“**试药替身”。



团队做了多次实验,验证了小鼠源P0代肿瘤类器官药敏结果与小鼠体内药敏结果、患者源P0代肿瘤类器官药敏结果与小鼠体内药敏结果可以保持一致;另外,在临床应用中也验证了患者源P0代肿瘤类器官药敏结果、小鼠体内药敏结果与临床疗效保持一致。


更详细的内容,请观看胡亚伟博士分享回放视频。可以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类器官大讲坛」直播间观看回放视频。

↓↓↓↓↓↓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下期预告


「类器官大讲坛」第四期将于7月21日晚上7点播出,分享嘉宾是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何康信研究员。通过南方医学网公众号,进入菜单栏“直播间”点击“类器官大讲坛”观看精彩分享及了解最新直播信息,欢迎上线收看。



类器官大讲坛



「类器官大讲坛」由南方医学网、南方类器官、创芯国际联合打造的线上分享交流平台,邀请类器官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基础研究、技术进展、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线上分享。类器官大讲坛致力于推广类器官技术,通过类器官知识科普方式,让更多医生、行业人全面了解肿瘤类器官技术。






为促进行业交流,南方医学网建立了“ 类器官行业交流群”,有意加入的读者可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请备注“姓名-单位-职位-城市”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