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类器官技术的科研应用和临床转化

类器官大讲坛
2021-06-25

6月8日,「类器官大讲坛」第二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刚教授的精彩分享圆满结束。李刚教授回顾了自己从临床到科研的心路历程,用扎实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展示了类器官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疾病模型。


李刚   教授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类器官学组组长

  • 南方医院精准医学中心类器官技术首席专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审专家;先后在香港大学分子肿瘤研究所和斯坦福大学访学,长期致力于类器官技术研究和临床转化,化疗药、靶向药的敏感性预测,指导复发性难治性鼻咽癌、头颈癌个体化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精彩片段文字版。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外科手术已成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主流方法。李刚教授在分享中提到,刚开始他的理念也局限于外科手术。“没有什么复发肿瘤是一次手术无法解决的,如果无法解决,那就再进行一次手术”。然而一位手术后效果极好,半年却又多处转移最终放弃治疗的的患者转变了李刚教授的想法。他开始思考手术对于患者来说是否是**的治疗方式,并且思考有没有其他方式用于肿瘤精准治疗的可能。


鼻咽癌类器官疾病模型


李刚教授提到:通过对鼻咽癌的类器官培养及药敏检测,他和他的团队发现了一些敏感指标,为后来的临床鼻咽癌诊疗工作带来了指导。并且为一名多发转移、多药耐药的患者提供了治疗参考,并使患者达到临床治愈效果。



纵观针对鼻咽癌的各种细胞模型,发现无论是哪一种,EB病毒的复制与表达总是不尽如人意的,而类器官则表现优秀,另外,类器官在CD47的表达方面表现也很出色。


类器官模型新冠病毒的研究


类器官可以作为新冠病毒研究和药物筛选的模型,为新冠的治疗提供参考。有研究发现鼻黏膜是新冠病毒的储存库和靶器官,很多感染者出现嗅觉的丧失。鼻腔黏膜的新冠受体ACE2和TMPRSS2的表达是最高的,很可能是传播的重要根源。



李刚教授团队进行类器官模型应用于新冠病毒的研究中发现,新冠受体ACE2和MUC5AC表达水平都较高。鼻粘膜类器官可以作为新冠病毒研究和药物筛选的模型。   


类器官未来可期!


李刚教授表示,类器官技术已经处于爆发前夜,不管是科学家还是临床医生,近年来在各大学术会议都在讨论类器官。类器官从2018-2020年连续3年出现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也被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



关于李刚教授更详细的分享内容,请扫描下面二维码进入「类器官大讲坛」直播间观看回放视频。

↓↓↓↓↓↓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下期预告


「类器官大讲坛」第三期将于7月7日晚上7点播出,分享嘉宾是来自清华大学的胡亚伟博士。通过南方医学网公众号,进入菜单栏“直播间”点击“类器官大讲坛”观看精彩分享及了解最新直播信息,欢迎上线收看。



类器官大讲坛



「类器官大讲坛」由南方医学网、南方类器官、创芯国际联合打造的线上分享交流平台,邀请类器官技术研究与应用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基础研究、技术进展、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线上分享。类器官大讲坛致力于推广类器官技术,通过类器官知识科普方式,让更多医生、行业人全面了解肿瘤类器官技术。






为促进行业交流,南方医学网建立了“ 类器官行业交流群”,有意加入的读者可扫码添加管理员微信,请备注“姓名-单位-职位-城市”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篇